2017年受苦節的沉鬱
2017年4月14日(五) 晚甚覺沉鬱,由受苦節聖餐崇拜中的短片所起,不是片中強調耶穌受苦鏡頭,而是我想在當時的群眾;為何在耶穌入耶路撒冷時夾道歡迎的群眾,到後來亦是群情洶湧要治死耶穌呢?若我是其中一員,我會樂見耶穌受苦受死嗎?我完全不明白為何「耶和華卻定意(或譯: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賽53:10)
另外,領聖餐時,弟兄姊妹相繼上台,當中有步履蹣跚,面容枯槁,身似有毛病,我們是受苦僕人嗎?
由2016年12月預備《馬可福音》至今,在上周4月9日至14日發覺「跟隨」 一詞最後出現於馬可福音15章41節,三個婦女跟隨耶穌,由加利利到遠望耶穌釘十字架。在復活主日的早晨,她們三人最先見到空墳,聽到耶穌已復活,會先到加利利,並受託告訴門徒;然而,經文最後記述她們的反應是逃跑、發抖、驚奇、害怕、甚麼也不告訴人 (可16:8),整本《馬可福音》停在這裡!我強烈感到書卷記載各類不同跟隨耶穌的人,跟到最遠就是這三個婦女,遠遠觀看耶穌斷氣,書卷指出沒有一個能如耶穌所教導,人若要跟隨他,就當捨己。《馬可福音》為何寫沒有一人成功地跟隨耶穌?刻畫出無人成功,不同類的失敗者,先後離開逃跑的跟隨者?
《馬可福音》最後只提婦女的害怕,我想起耶穌對管會堂說「不要怕」,然而還有下半句「只要信」,要怎樣面對這個結尾的答案似乎在書卷內有所交代。耶穌復活,會先到加利利,那地是耶穌事工開始所在,這令我想重新開始再讀一次這卷福音書。我未知這是否作者原意︰這個已開始,不知在那裡結束的福音,不停呼喚讀者重新開始,不管你是一個怎樣的跟隨者。
我想起一首情歌,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歌詞略改︰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那個 (原詞多少) 人可以等待?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那個 (原詞多少) 人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