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星期日

解放神學

信仰百川 解放神學
https://faith100.media/tag/%E8%A7%A3%E6%94%BE%E7%A5%9E%E5%AD%B8


解放神學與香港教會,胡志偉牧師,2015.01.22
https://faith100.media/%e8%a7%a3%e6%94%be%e7%a5%9e%e5%ad%b8%e8%88%87%e9%a6%99%e6%b8%af%e6%95%99%e6%9c%83/11243

1. 被擄於建制中心化
//若把古氏「教會非中心化」觀念套用於本港教會,我們不難發現本土教會的主流意識偏重教會形像如「聖殿」或「上帝的家族」等,而「以地為本」的教會觀引發的事工哲學,傾向於教會物業的自保與增值,形成強烈的「堡壘心態」(fortress mentality),造成教會被擄於自建的鳥籠之內。//

2. 被擄於聖俗二分化
//要走入社會,本港教會不應重蹈基要主義對俗世的敵視與對立;不怕沾上公眾事務或政治。參與公共事務,確實為教會惹來麻煩,招來非議,然而基督豈不是那位《獨排眾議的基督》(借用司托德牧師一本著作名稱)?//

3. 被擄於神學唯理化
//筆者認同龔氏所言,更進一步看所有神學必須理論與實踐並重。現今本港神學的不足就是沿襲歐美啟蒙理性的限制,知行劃分;君不見神學工作者崇尚高談與空談,卻不肯投入教會,有所行動;或教牧讓行之有效的事工哲學主導一切,何用費心反省?教會遠離群眾、神學不談民主與民生、思考不跟行動,這就是神學知識化造成的惡果!//


解放神學與當下場景,胡志偉,2019年12月12日 
https://faith100.media/%e8%a7%a3%e6%94%be%e7%a5%9e%e5%ad%b8%e8%88%87%e7%95%b6%e4%b8%8b%e5%a0%b4%e6%99%af/61340

從未走過的路
//放在香港當下場景,「進場參與」就是進行神學思考的起點。筆者並非要求牧者或信徒站在最前線,要做「衝衝子」,但起碼於現場觀察與感受群眾叫些甚麽口號、舉起哪些標語、表達哪些訴求。神學工作者就要學習辨識聖靈於群體當中以何種形態臨在。//

政治的不平等
//古提雷茲理解聖經指向的願景,沒有公義,就沒有和睦(159頁)。面對不公義的實況,教會不可能保持中立態度。當教會參與其中,維護弱小的,並不表示我們鼓勵衝突,相反我們的主動參與,乃是除掉事件的根源,就是「愛的缺席」(the absence of love)。與年輕示威者同行,並非宣稱「孩子沒有錯」,也非推動年輕人去送死,乃是確認我們皆是「被罪者」與罪人,我們與受欺壓的一方團結在一起。//

教會內部撕裂
//楊牧谷講論「復和神學」時,澄清「復和神學不是基督教與共產主義的和好,而是信徒與人的和好。信仰不是要協合另一思想體系的關係,而是努力促進人與人的關係,進而勸人與神復和。失去了這個核心,基督教就會失去它的立場了。因此,復和神學並非不分青紅皂白,但求息事寧人,苟且偷安的神學。」(《復和神學與教會更新》,1987版,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