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分享:李思敬先生影響我對《舊約》的看法

李思敬先生影響我對《舊約》的看法:

1. 他教導我認識舊約的結構,有框架去認識舊約。

2. 他按經文的字詞、上文下理進行解經,教曉我尊重經文。

3. 以聖經為權威建構上主的信息及教導,當中我改變了某些觀念。
例:基督徒的多元氣質(祭司、先知及智慧傳統)《搧展的靈》、
耶穌在十架上所言“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要離棄我。”《舊約中的十架》

4. 他特別強調:舊約的上主與新約的上主是同一位上主。
例:上主的慈愛、後悔(我近日用“上主的心腸”描述上主)

5. 他把聖經經文的教導運用在今日基督徒的生活上;舊約對今日信徒仍然適切及貼身。
例:“以眼還眼”的應用《恩怨情仇論舊約》;把兒女祭給摩洛、安息年的挑戰《利未記》;對《路得記》的解釋

這些都影響我對上主、聖經的看法,我亦想學效他的釋經方法。

2009年12月27日星期日

上主‧聖言‧傾聽者

「上主‧聖言‧傾聽者」
  上主是指神,祂在《聖經》中有不同的名號,例如:神/上帝、耶和華、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尼西、耶和華沙龍、以色列萬軍之耶和華、主、至聖者、自隱的神等等;而在神學上有父、子和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
  聖言是指上主的話語,即是《聖經》,由多卷組成;天主教及更正教的聖經正典卻有差異。
  傾聽者是指聆聽《聖經》教導的人;可以是個人或群體,由兩三個人的小組至整個教會。

  對上帝、《聖經》及教會,三者不應被個別及孤立地認識,應視這三者存在著緊密的連繫去了解。

  我們怎樣認識上主?我們要從《聖經》及教會去認識上主。
  我們是要從《聖經》認識上主,祂的作為並祂所成就的救恩。我們亦從教會的經歷中見證上主是一位怎樣的神及祂確實是又真又活的神。

  我們怎樣認識《聖經》?我們要從上主及教會去認識《聖經》。
  我們若單靠自己研讀會有偏差的危險,讀《聖經》是需要上主的指導,就如我們祈求聖靈幫助我們明白《聖經》。教會的教導使我們能正確認識《聖經》,校正我們的偏差。弟兄姊妹的領受能豐富我們對經文的了解;而信仰群體是實行《聖經》教導的場所。

  我們怎樣認識教會?我們要從上主及《聖經》去認識教會。
  我們要與上主的關係去理解教會。如果教會是基督的新婦,以色列婚禮中新婦熱切盼望新郎的來臨,今日我們又是否如新婦等新郎迎娶的心情盼望著主耶穌的再來?
  我們當然要從《聖經》的教導去了解教會。如果教會是個家,會是一個怎樣的家呢?我們試問自己,我的家會三年搞一個小運動、十年搞一個大運動?我的家會搞五年計劃嗎?我的家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口號嗎?舊約教導以色列所建立的是個怎樣的家,例如守安息日,是整家人連奴及畜全體去遵行;怎樣去過時過節;父母教導兒女;日復日、年復年遵守著上主聖言的教導。

  我在2007年尾預備分享《路加福音》時,發覺耶穌在敬虔父母的教導下長大;我問自己:我的家有家訓、家規嗎?我的家教又是甚麼?願《聖經》的教導是我們的家訓、家規及家教。


👆回頂

2009年12月26日星期六

分享:學做人

是否人過四十愛懷舊,我較熟悉最新的流行曲已是容祖兒的「明日恩典」,我常覺得舊歌較好聽。有時,我在 YouTube 網站內會發現一些喜歡的歌。

以下三首歌我會時不時去聽的:
劉德華「如果我有事」

鄭秀雯「如果你有事」

馮寶寶「黎明在望」(粵語版)

聽後總是有些滋味在心頭,那種心情很難描述!

不是慘情,不是哭哭啼啼,而是有點酸;卻又會去回味。

三首歌歌詞裡都有「做人」這個詞,尤其是馮寶寶的演繹更突顯「做人」的苦澀與盼望。

在2005年我曾和弟兄姊妹一起查考耶穌所行的神蹟。
查了幾個神蹟後,想尋找神蹟的發生是否與信心有關?還是出於耶穌的憐憫?又或許神蹟是印證耶穌的彌賽亞的身份?
到了最後一兩次查經時,有句耶穌的話令我十分深刻,就是「沒有神蹟」!
經過一番努力,原來是沒有神蹟!回到起點,只有轉去查考耶穌的登山寶訓。

那次,德賢弟兄分享他的領受:在耶穌身上最大的兩件神蹟是他的「出生」及「復活」;然而這兩個神蹟之所以是神蹟,那是因為神要成為人(道成肉身/神要做 人),他要同人一樣,與人一樣經歷整個出生過程(早至在女子身上成孕);與人一樣經歷死亡。當人希望做神時,神卻做人;當人希望有神蹟印證能力時,耶穌卻 選擇順服至死。

「做人」,余達心認為基督教的信仰是要人做回人。

2009年12月23日星期三

分享:如果有一天


如果有一天》是我喜歡的歌,特別是那句歌詞:「只要食得落 睡得好 天天裡笑得開口 便(就)已足夠」。覺得做人能這樣簡簡單單都很好。

然而,日前有關高錕先生的報道(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008/4/elgu.html)[失連]卻給我衝激,他患上老人癡呆症,目前生活暫時亦是「食得落 睡得好 天天裡笑得開口」。但我問自己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生活嗎?我似乎又不想這樣。

高錕先生忘了光纖,忘不了太太;我深願他能永遠認得他的太太。
失去寶貴的回憶,是可怕的!
刻意要去忘記,卻是痛苦!

2009年12月17日星期四

分享:「唔記得」還是「記得」?

有沒有聽過王菲所唱的《約定》呢?
若沒有,可以聽一聽。


👉王菲-《約定》MV

我覺得林夕所填的詞不太通順,意思不明,就如“就算你壯闊胸膛 不敵天氣”。
最初是喜歡這首歌的旋律及王菲的歌聲,印象較深是那句「兩鬢斑白都可認得你」,想起的是楊過與小龍女分開十六年後重逢畫面。
歌詞較好是另一國語版本,是周蕙的《約定》,

👉周蕙-約定

我覺得周蕙的版本「雖有艱辛,卻是甜美」,適合婚禮用;而王菲的版本則「又甘又澀」。
還有一個詩歌版,
👉約定(詩歌版) God's Family Hymnal(Specific)

有一次聽商台節目「有誰共鳴」,一位男子選播王菲的《約定》,他說這首歌是他女友所喜愛的,她已在交通意外中死去。那男子分享,那句「明日天地 只恐怕認不出自己 仍未忘跟你約定假如沒有死」令他感觸很深。

當聽李思敬講《創世記》,約瑟替自己兒子改名為「唔記得」(創41:51>>約瑟給長子起名叫瑪拿西(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因為他說:「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當時約瑟身為埃及宰相,在宮廷禮儀中兒子每天要向父親請安,約瑟每天看著「唔記得」,他真的可以「唔記得」嗎?
我想起《約定》裡的一句「就算會與你分離 淒絕的戲 要決心忘記 我便記不起」
到底是想「唔記得」還是「記得」?到底是想「認不出」還是「認得」?(約瑟與父家各人「認」與「不認」的故事。以前讀這段經文,總覺得約瑟婆婆媽媽;今日會問聖經為甚麼要用那麼長的篇幅記載這個「認」與「不認」的故事。)
現實的人生亦是這樣。高錕先生和他夫人,他們令我想了很多。
志強弟兄有一個好的回應:
彥德,關於約瑟的「唔記得」,「記得」 ,我有另一種體會. 當自己會記得又應該唔記得時, 或者約瑟所用的是現實的方法. 但上帝是奇妙的, 衪讓約瑟「記得」他父家,他宗族,他手足之情 (從試驗他弟兄時的領會), 但真正「唔記得」兄弟之間的仇恨 (看見上帝之手對他家的安排). 約瑟沒有他想像中的「忘了」, 但上帝真正聽了他的禱告(其實每個清晨當他兒子向他請安時,就有他的呼求), 約瑟求是得着了, 並旦得的更多.
通常不愉快的經歷都想忘悼, 卻往往揮之不去. 但上帝總有衪的方法,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高錕先生和他夫人,也令我想了很多。各樣的知識都會過去, 唯愛是永不止息.
志強
到2020年,再多兩個粵語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24Ag9XZfE4

===== 👆回頂 =====

筆記:照顧學習差異

學習差異

1. 差異來源
2a 最近學習區
2b 鷹架理論
3. 閱讀興趣、習慣、方法、策略
4. 照顧學習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