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日星期日

【時代觀景】跨代牧談 036:梁國全 ╳ 黃樂祈:前瞻積弱已深的教會主日學


👉 【時代觀景】跨代牧談 036:梁國全 ╳ 黃樂祈:前瞻積弱已深的教會主日學


文章︰香港教會更新運動,黃樂祈
《本週評論:教會點解仲要教主日學》 或︰
《本週評論:教會點解仲要教主日學》

  文章有六段,其中有些句子令我有些想法︰
  第一段,「……,甚至有不少堂會近年覺得自己開辦主日學吃力不討好,索性「外判」給神學院平信徒課程「代勞」,……」
為何堂會辦主日學會吃力不討好? 這就要問堂會主日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學習聖經或神學,堂會的主日學導師及內容可以在什麼地方勝過神學院?還有,現時網上有不少講道及聖經教導的內容、形式有音訊、視訊、文章、簡報等。堂會主日學的目的、形式及內容,特別是青成級,都要有清楚的定位。 例︰導師與學生的互動或討論是不可被網上資源所取代。

  第二段,「……不過,作為一位堂會同工,特別是疫情橫行之際,看見會眾非常需要上帝話語的引導、光照、安慰、加力,對堂會在栽培會眾的角色和責任有再三的反思。……」
堂會在栽培會眾是否只單單放在主日學時段?雖說不是,然而,堂會有沒有協調、整合各項栽培建立信徒活動。崇拜的詩歌和講道、主日學、小組查經、靈修運動與爾建自建同步,並且會否配合港九培靈研經會,基督教書展等大型活動。

  第三段,「……我不認為神學院的平信徒課程能全然取代堂會主日學。……」
如果堂會主日學、團契、小組、崇拜等不同環節都能配合,我認為整個主日學可全盤採用神學院平信徒課程,甚至可外判給神學院。當然要前設條件成立!

  第五段,「……我留意到昔日教會主日學多是單向教導,講者「齋講」、會眾「齋聽」,缺乏了討論的空間。……」
我的感覺,以上句子所描述的情況不單昔日如是,今日也如是。若是這種模式,在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上,一個外來的導師不會差太遠。

還有,互動是需要導師、學員雙方的主動!我近日的情況,《彌迦書》主日一班約有10人,除3、4位較主動發言外,其他是沉靜學道;星期四晚有1-3位,各人都會主動表達及分享;人數可能是一個因素。要有好的討論或分享,是需要時間,組員之間亦需要信任。
  主日學的內容︰

  我們堂會的兒童級主日學,參與人數不少,但升班升級後人數會減少,問題在哪?孩子長大,面對的學業壓力也越來越大?需要加增什麼主題內容?生涯規劃(立志、交託),時間管理等內容是否適合?

  還有,如果猶太男孩在五歲已讀整本五經一次,我們的孩子要在何時不再讀潔本的五經,而認真去讀足本五經?換另一角度問︰兒童主日學所學的內容,有否提及到約瑟被兄弟出賣、底拿被污、示劍被殺的內容嗎?這些三級內容,會教嗎?幾時教?怎樣教?還是我們的主日學課程避談這些內容?

  青成級主日學現有五年規劃,今年(2021年)是最後一年,可以認真檢討並改進(或優化)五年規劃。例︰計劃內容未能在五年內完成,需要六年;亦可設計一個六加一(6+1)課程,第七年的內容及形式是完全與之前六年不同,讓會眾產生一種類似安息年的感覺!

  少年主日學,可能要整體去構思。需要至少兩位專責的導師,長期(三、五、十年)專注少年部,幫助兒童部升來的孩子面對各種成長的問題,堅固他們的信心,建立他們一生依靠上主的生命,減少他們流失或走冤枉路。
  主日學的形式︰形式可以多樣化。
  其中一個方式,中堂時段主日學,地點用一樓大堂,崇拜在早堂及午堂時段,要減少一堂崇拜。 主日學時間安排,一半時間授課,一半時間分組討論。
  堂會主日學導師︰除牧師、傳道外,需要平信徒領袖,例如執事、長老等。
  他們在栽培及教導上有何角色?是否需要強化?可以怎樣創造更多空間給他們發揮所長?內容不一定是經卷,可以是信仰生活,或堂會異象,由幾位執事合作一個課程;甚至可以執事侍奉的苦與樂,每堂由一位執事分享,12至15位執事,就已經有12至15堂。



👆回頂
👉時代觀景